学校首页|

新闻公告

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 -> 正文

本科教育教学巡礼 | 化学化工学院:科研促教学,这个化学反应很nice

发布日期:2025-04-25

图片


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挖江西红色资源优势,积极构建“党建引领、三全育人”体系,坚持“以本为本、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办学思路,立足江西,面向全国,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创新型化工技术类职教师资、中学师资和卓越涂料工程人才。

图片

党建引领  培根铸魂  立德树人

注重一二课堂融合,强化思政育人。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思政课一、二课堂有机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志愿实践服务教育等,积极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院已连续4年获学校学生工作A级单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化党建“1+4”工作机制。学院坚持党建与中心工作同心、同向、同行,扎实推进“党建+思政教育、教育教学管理、科研竞赛、服务地方经济”深度融合的“1+4”机制,依托应用化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与中国涂料工业协会联合办学等平台,开展大学生化学科研与各类专业竞赛活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2022年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被评为学校“样板支部”建设单位,2024年顺利通过学校验收。

图片

红色文化赋能实践育人。充分发掘、利用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思政课程实践、专业实践、教育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教育以及形势与政策课等各个环节;组织学生走访红色基地,参观白鹿洞书院、开班名师讲堂、邀请优秀校友讲座、开展主题班会等,建立红色实践教育模块,将“红色文化”引入师范生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全链条,贯穿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全过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深化“三全育人”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员育人,促学生管理服务提升。狠抓作风建设,涵养师德师风,积极营造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健全“分管领导—学工办负责人—辅导员(班主任)—寝室长四级联动机制,通过处级干部联系班级、“四进四管”机制、“化学良师计划”、支部联合培养、企业爱心资助等,确保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上得到精心指导和帮扶,积极营造优良学风,提升育人成效。

全过程育人,促学生专业素养提升。发挥学院博士教师多的优势,创新导师制培养模式,从入校起为每位学生配有固定导师,融入导师研究团队,从专业兴趣培养再到专业素养提升都由导师精心指导,以科学研究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内在学习动力。学生考研录取率排全校前列,尤其2022年学院考研率突破44%,涌现出考研全部成功的“学霸寝室”等。

全方位育人,促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通过开展考研交流、创新创业大赛、就业求职技能大赛等活动,积极搭建素质提升平台,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队多次获得省级媒体报道与表彰。学院就业去向落实率和就业质量一直稳居学校前列,2022年就业去向落实率89.2%,2023年就业去向落实率91.56%,2024年就业去向落实率90.44%。

图片
图片

依托学科优势  科教融汇  提升育人成效

夯实专业基础,丰富教学资源。现有应用化学(职教师范)、化学(师范)、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和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与化工、学科教学(化学)专业硕士点。2008年应用化学专业获批第三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2013年成立全国首个涂料与高分子系,由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与中国涂料工业协会共建。2019年应用化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化学专业获批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应用化学类课程本科教学团队获评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2022年化学专业通过师范专业二级认证,2024年应用化学专业通过认证专家进校考查。近5年来获得教育部产学研项目、省级以上教改和质量工程项目30余项,出版教材5部,获批5门省级一流课程,不断扩大丰富教学资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注重人才立院,推进科研强院。现有教师112人,博士学位83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36人,客座教授25人(由高校专家和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组成)。专任教师中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3人,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人,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6人,省创新驱动“5511”工程科技创新人才2人,省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人选1人,省杰出青年人才2人,获中国涂料工业百年突出贡献人物奖1人。切实落实教授全员为本科生上课的要求,教授到教学一线为本科生讲授专业基础课,把教授为本科生的授课学时纳入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年度考核。

发挥学科优势,科研反哺教学。近5年来,学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项,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3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获得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19年至今,化学学科连续进入ESI全球前1%,入选江西省十四五“双一流”立项建设潜力学科,是学校博士点建设重点学科之一。注重科研育人功能,把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科研活动的指导。学院学生入选江西省“十佳学术之星”“十佳实践之星”,在核心期刊《Organic Letters》发表高质量SCI论文。

图片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  促进产学研融合  服务地方发展

“训研评”一体,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培训,进一步组建有组织科研团队,切实完善传帮带机制,建立学院、系、教研室多层次的教学评估体系和巡课、查课、听课督导机制,多层次、全方位对教师教学进行全面评估,促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对照评估所反馈的问题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保证教学质量。

加强实践教学,涵养创新思维。学院积极整合实验教学资源,优化实验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教学管理,形成了包括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专业技能训练、专业实习、科研训练的完整体系。依托学院优质教学资源,学生在2023年第十二届“华文”高校化学师范生教学技能测试与展示交流活动中获一等奖人数为全省第一,2024年“华文杯”教学技能测试斩获一等奖4项。

图片
图片

依托科研平台,深化协同培养。学院依托有机功能分子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2011协同创新中心、生物医药分子及检测仪器311高水平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高校精细化学品工程技术中心和江西省水性涂料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优质资源,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申报“挑战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等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取得丰硕成果。我院学生2017年取得我校首枚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近3年来,学生获国家级、省级竞赛奖励50余项(省级金奖及以上18项)。

图片
图片
图片

推进产教融合,塑造“匠师品质”。学院与地方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在教师岗位互聘、人培方案修订、学生实践基地建设、岗位能力提升、职业素养提升等五个方面建立  了长期合作关系。学院教师与企业导师、中职教师共同组建的应用化学类课程本科教学团队成功入选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打造高水平的学术和实践的化学职业教育共同体。积极推进课程与职业技能融合,所培养的学生中有1098人获得化学分析工(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应用化学专业为全省第一个具有高级化学分析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专业,2012-2018年连续7年为全校大化学专业共计1316名学生认定高级化学分析工职业技能等级证。涂料工程专业聚焦行业需求,推行企业专家深度参与课程开发、实验指导培养机制,毕业生以动手能力强广受好评,学院300余位校友遍布涂料百强企业,为我国涂料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图片
图片


图片

来源:化学化工学院

排版:朱宝仪

编辑:吴羽晴

审核:余玉荣 舒海平 陈靓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