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化学化工学院刘峰副教授团队在工程技术领域TOP期刊《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上发表了题为“Sulfur self-doped 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 materials synthesized by one-pot method for efficient adsorption of thallium(I)”的研究成果。
铊是一种毒性远超汞、铅的重金属,易通过采矿、冶炼等活动进入水体,对生态环境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通过一锅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分级多孔碳材料(KLC),并将其作为吸附剂应用于铊的脱除。值得注意的是,合成的KLC在较宽pH值范围内均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性能,且对共存离子(如K⁺和Ca⁺)和有机物(如腐殖酸)干扰具有较强耐受性,最大吸附量达523.7 mg·g-1。通过对比KLC吸附铊前后的理化性质,证实了铊在KLC上的吸附是由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共同控制的,包括离子交换、沉淀反应、表面络合、孔隙填充和静电吸引。这一成果为铊污染治理提供了经济、可持续的新方案。

图1 铊在分级多孔碳材料上的吸附机理
本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化学化工学院2024级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李一囝,通讯作者为化学化工学院刘峰副教授和青年教师王帅博士。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eppur.2025.132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