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化学学部有机功能分子研究所,有机功能分子江西省重点实验室蒲守智教授/王仁杰副教授团队在《Dyes and Pigments》上发表了题为“Unimolecular multi-color photoswitching via imidazole-fused tetraarylethylene: photochromism, ion sensing and applications”的研究成果。

图1 . TPTs的分子结构及在不同刺激作用下的分子结构及颜色变化示意图
本工作开发了三种咪唑融合四芳基乙烯荧光探针(TPT-DPIo、TPT-PIo和 TPT-PHIo),它们具有统一的分子骨架,集成了光致变色、多分析物传感和单分子光开关功能。在365 nm 照射下,这些化合物发生超快光成环反应,同时伴随光氧化激活,产生不可逆的荧光增强。它们能够实现阴离子/阳离子的选择性检测:CN⁻/F⁻ 通过氢键相互作用诱导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而 Zn²⁺/Cd²⁺ 与 TPT-PHIo 的结合则触发了大的斯托克斯位移(Zn²⁺ 的Δλem = 104 nm,Cd²⁺ 的 Δλem = 70 nm),伴随发射颜色从深蓝色(TPT-PHIo 的 λem = 456 nm)变为绿色或黄色。重要的是,CN⁻、F⁻、Zn²⁺ 和Cd²⁺ 的存在可以显著激活光成环反应,实现单一分子平台内的多色切换。通过试纸条用于现场 CN⁻/F⁻ 和 Zn²⁺/Cd²⁺ 检测,以及活细胞成像(细胞活力 >90%),证明了其实用性,确认了其作为环境传感器和生物相容性生物成像剂的双重功能。这项工作为自适应光电子应用提供了分析物门控的光响应材料。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王仁杰副教授,陈丽丽副教授和蒲守智教授为本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为该论文的第一通讯单位,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263005、22467011)、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232BAB203030)、“2011 协同创新中心”开放基金项目(2024KFJJ41、2024KFJJ42)以及有机功能分子江西省重点实验室(NO.2024SSY05141)等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dyepig.2025.112962